/index.html

以坚守践使命 以数据助发展——重庆测绘院参与洞庭湖水下地形测量工作纪实

来源:基础测绘中心     时间:2025-10-20 14:54:49     字体: [ ] 保护视力色:

合照3.jpg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作为我国内陆第二大淡水湖的洞庭湖,对其开展水下地形测量,不仅可以补全湖区地形数据空白,为长江流域水资源科学调配夯实基础,更能为维护湖区生物多样性、精准管控水质、保障湿地生态功能提供关键科学依据。2025年7月至9月,重庆测绘院按要求完成了洞庭湖水下地形测量工作,测量范围覆盖湖区600余平方公里水域,测线长度超过400公里,是全国水资源调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团队以“科技赋能+群众协同”创新模式,书写了新时代测绘人的奋斗篇章。


精密筹备启征程  协作护航保顺利


任务启动前,重庆测绘院承担此次任务的基础测绘中心秉持“安全第一、质量优先、效率并重”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筹备工作,中心一方面系统梳理了近5年来洞庭湖水文资料和遥感影像,结合夏季气候特点和湖区情况规划测线,根据枯水季和丰水季影像对比,重点标注近岸芦苇区、浅滩淤泥区、障碍物影响区等工作难点区域;另一方面完成了无人船、单波束测深仪等设备的多轮测试,备足安全应急物资。到达测区后,中心聘请熟悉当地水域情况的船舶驾驶员作为向导,协调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以及横岭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烈日灼心展硬功 党群同心克万难


八月洞庭,正午船体温度逾40℃,团队每日坚持工作10小时,每人日均消耗藿香正气液4-5支,汗渍在衣襟凝结成“盐霜勋章”,但团队依然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在芦苇水草丛生的浅滩区域,团队成员操控遥控器,利用无人船的避障功能和船载实时回传视频,引导无人船避障;其余成员则利用无人机从高空实时观察湖面情况,及时动态优化航行路线,多方紧密协作,有效提升了作业安全性与效率。面对无人船推进器屡遭水草缠绕的情况,团队中的党员们身先士卒,及时按操作规程手动清理缠绕物,手指经常被金属螺旋桨和水草划出伤痕。一次在湖心水草密集区作业时,无人船推进器连续3次出现故障,船舶驾驶员及周边居民主动提供支援,将原本预计半小时的修理作业压缩至10分钟完成,大幅减少了延误时间。


湖区周边居民不仅在船体搁浅、推进器卡壳等方面给予大量协助,更在测量路线规划环节发挥了关键作用。当我们对近岸测线规划存在疑问时,周边百姓会根据他们的经验主动提供信息,比如提示“这片芦苇荡后方有一处浅湾,往年汛期易出现漫水情况,可以将测线向内侧调整,能测到更准确的数据,也更安全”。团队基于此类实操建议,多次对测量路线进行调整优化,切实保障了数据的全面性与精准性。


水草3.jpg


淤泥没膝步维艰 挺身探路显担当


本次任务的挑战之一乃是淤泥深厚区的徒步救援任务。在东洞庭湖无人船测量阶段,因湖区淤泥层过厚,无人船发生搁浅,通过无人机空中侦查,团队规划出了淤泥最浅、安全系数最高的救援路线,安排作业人员徒步前往解救。单程3公里的救援路线中,2.5公里为淤泥路段,部分区域淤泥深度远超膝盖,脚底不时被碎石、草根划伤。行至中途,一条水深及腰的河沟阻断前路,该区域恰为血吸虫病高风险地带,团队原本严守“不接触疫水”的安全底线,但为保障测量任务顺利进行,大家还是按要求严格穿好防护服,主动蹚水探路。这种“宁可自身担风险,不让数据现缺失”的担当,正是测绘人最朴素的使命自觉。


成果彰显新价值 使命续写新征程


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本次洞庭湖测量取得的成果具有深远战略意义。我们历经两月奋战,在多部门的积极协助和群众的鼎力支持下圆满完成此次任务,数据最终全部通过质量核验。获取的地形数据,不仅填补了全国水资源调查中该区域的基础数据空白,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筑牢了关键支撑,更能直接服务于洞庭湖流域的防洪规划、生态保护、水资源调配等重点工作。这份凝聚团队汗水与专业智慧的成果,既是“国家任务+群众支持”的生动见证,更印刻着测绘人的初心。正如团队出测前的铮铮誓言:“测绘人的脚印,要印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从晒黑的皮肤、划伤的脚底,到百姓热情的笑脸、驾驶员精准的指引,这段历程的每一份付出与温暖,都在续写新时代测绘工作者的使命担当;这份沉甸甸的地形数据,也将带着奋斗的温度,成为精神传承的载体,激励我们在未来更多重大任务中,继续以精准测绘服务国家、连接群众,发挥好“两服务、两支撑”关键作用。(张名/文)


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