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习近平“质量效率型”发展思想谈对提升中心工作效率的思考
来源:信息中心 时间:2018-12-04 09:49:13 字体: [ 小 中 大 ] 保护视力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2017从都国际论坛”、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等各类讲话、会议中提及“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这一观点,表明了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就是要严格遵循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这一重要准则。将这一重要的经济发展思想结合到我们测绘生产实际,就是要求我们的测绘生产工作也应尽快从传统密集劳动型向高效集约型转变,结合我中心的生产工作实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建立完善的测绘产品生产制度,提高中心的生产效率。我中心以测绘内业数据生产为主体工作,其中不少项目为历年重复生产项目,可以建立全面、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合理的生产工艺、奖惩制度等,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生产过程中多讨论少含糊,会议过程中少讨论多决策,中心整体的工作效率才会极大提高,总体效益才能不断提高。
二是树立明确的职工职业化意识,提高个人的生产工作能力。应打破无改善空间的固化思维,不断探索提高个人职业化水平的方法。只有身体力行,才能塑造个人的职场标签;做好细节工作,才是体现职业化的最佳途径。工作不是拼苦劳,是拼结果,职业素养要的是有质量的努力,不能保证结果的努力,是无用功。职业化的过程就是自我超越的过程,个人职业化才能带动中心的规范化。
三是掌握常用的生产工具,始终树立工具与技术的优化意识。影响生产效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改善工具并提高生产技术是提升生产效率永不落伍的措施。应不断扩展职工的各类生产工具的使用能力和生产流程的优化意识,树立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优化的思想,尤其是在进行重复生产的过程中,应主动思考工艺优化或生产工具改善两方面的问题,效率的提升都是从点滴累积而来。
四是落实质量控制的制度,减少显性和隐性的浪费。所谓显性浪费,就是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过程中不合理的部分,隐性浪费则是个人在生产过程中因技术能力、质量意识等不足产生的重复工作量。质量控制的关键是要实现源头控制,必须让职工把“一次就把工作做好”的观点烙在心中,质量检查只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次把控,而不应把质量检查当成生产手段。
五是持续改善中心的工作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团队凝聚力对于团队行为、团队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多开展职工团体交流活动,鼓励生产过程中的活跃性交流等,能显著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意见沟通,除了能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外,还能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提高团队的战斗力。
当然,工作是做一步步做出来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明确的目标,有循序渐进的落实,中心的工作生产效率必然能得到显著提升,有付出有产出、有收获有效益的良性循环才是提升广大职工工作幸福指数的根本途径。(周亚光/文)
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