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立潮头 奋楫争先建新功——记全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劳动和技能竞赛先进集体遥感信息中心
来源:遥感信息中心 时间:2024-08-15 16:50:14 字体: [ 小 中 大 ] 保护视力色:
2024年6月,全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劳动和技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对在2023年度全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劳动和技能竞赛中涌现的30个先进集体给予了通报表扬,院遥感信息中心获此殊荣。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如何快速提供高质量的调查监测成果是调查监测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遥感信息中心是重庆测绘院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主力部门。2023年,遥感信息中心承担实施了2022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国家级核查、上半年全国地类变化监测、全国国土利用动态全覆盖遥感监测、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遥感监测4项国家级项目;林芝市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江口县耕地保护及用地监测监管、自然资源常态化监测与国土变更调查衔接及数据分析3项地方监测任务。面对调查监测工作区域广、时间紧的现实,遥感信息中心全体职工勠力同心,做好项目牵头、生产、技术支撑等各项工作,准时准点高质量完成了既定任务,充分展现了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
党建引领聚合力
遥感信息中心以党建引领业务,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为高质高效完成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组织保障。
中心党支部坚持党建和业务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围绕“讲政治、重担当、走在前”工作要求,将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和阶段性工作总结作为支部党员大会和党小组会的重点议题,不断推动支部建设和工作开展走深走实。支部还围绕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的工作定位,开展党员干部技术帮扶措施,极大激发了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业务技能和工作效率。
面对繁重的调查监测任务,全体党员始终抱着不辱使命的坚定信念,强化主角意识,全力投入,真正做到了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预备党员唐雪敏同志以优秀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调查监测质量控制环节严守质量关,及时做好沟通交流,把自己所学所悟无私地和生产人员分享,以提高生产认知和质量。党员技术骨干周召军同志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路,率先在职工中做表率、树标杆,主动帮助他人,不厌其烦地给大家传授监测技术重难点,带领了一批人转变思想,提高站位。
业务聚焦促成效
遥感信息中心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聚焦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业务,按照“如何做、怎么做、做更好”的工作思路,以业务聚焦、职责聚焦、技能聚焦的方式,全面提升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项目生产能力,通过技术沉淀、技术交流、工艺优化、软硬件提升等方式,全面巩固并夯实了业务本领。中心围绕部“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工作定位,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同时,积极作为、主动谋求加快调查监测数字化转型步伐,对内加强政策及基本要求的学习,对外主动沟通交流,形成“练内功、强素质”的工作模式,通过学习、生产、总结、提升的方式,逐年提升了中心全体职工自然资源监测的能力和水平。
2023年遥感信息中心深入参与了部组织的基础性监测和重大专项监测工作,有效支撑了部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全年卫星影像处理7000余景,总监测面积达150余万平方千米。在上半年全国地类变化监测中,遥感影像组全体职工在测区48%以上影像一次性集中推送后,充分发挥大家的能动性,整合人员、设备资源,通力合作,保质保量及时完成了全部影像生产,为后续地类变化监测做好了影像保障。在全国国土利用动态全覆盖遥感监测中,雷莉同志为做好技术牵头工作,保证项目顺利推动,连续50多天奋战在生产一线,充分体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率先垂范的精神面貌。
固本强基显真功
人才是根基,茂材需沃土。遥感信息中心始终秉承“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才强、科技兴”作为中心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中心就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摸底调查和深入分析,通过业务聚焦、部门调整、人员调配等举措,助推人才发展新格局。2023年,中心以青年人才培养为契机,通过产学研结合、传帮带培养的方式,为青年人才压担子、引路子、搭台子,为他们的成长成才铺就宽广道路。李小敏、李贤蔚、张瑜娟3名青年学生在培养中脱颖而出,成功走向了技术管理岗位,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助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管理工作。在中心“揭榜挂帅”政策引导下,青年学生张瑜娟主动揭榜负责调查监测影像生产,在影像生产中主动挑担子、拓思路、提效率,体现了95后青年学生的担当。李小敏同志刚休完产假就快速投入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中,她学中干、干中学,及时总结提炼,累计编写技术文件10余篇,通过技术手段创新,推动中心调查监测工作技能提升。李贤蔚同志是一名到中心才工作4个月的应届毕业生,他能快速转变思想,主动学习,在部省合作的自然资源常态化监测与国土变更调查衔接及数据分析服务工作中勇挑大梁。
科技创新建新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一个集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为事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自2014年全面开展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以来,遥感信息中心持续深入推进图斑判读解译、数据库快速整合、数据质检、分析评价等相关工作,形成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生产工具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质检工具集》等专项性工具集,并在系统内兄弟单位持续推广使用。2023年,遥感信息中心持续坚持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中守正创新,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技术工艺创新、生产工具创新、应用挖掘创新,通过外部引入、自主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为调查监测工作提质增效发挥了良好作用。为提升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图斑提取能力和效率,中心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解译,选取典型试验区进行全面测试,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开展样本库整合和制作,并积极应用到季度卫片监测等项目中。中心借智借力,主动参与到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重点实验室相关专项课题研究,成功申报了课题《基于多源数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技术研究》,推动了我院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方面基础性与应用性并重的研究走实。依托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张过教授团队的前沿理论基础,结合我院主责主业,开展了1米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地表覆盖智能分类实验,对算法结果及实用性开展了充分验证,联合署名发表了题目为《知识进化学习:用于高分辨率地表覆盖分类的零成本弱监督语义分割框架》的高水平论文,沉淀了前沿知识,提升了理论基础。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框架体系下,遥感信息中心主动挖掘监测成果潜在价值,申报、实施并完成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研究课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重庆市碳排放影响的分析评价》,课题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夜光遥感影像、重庆统计年鉴等众源数据,从全市、区县、典型区域等三个尺度,分析了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评价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预测重庆市未来碳排放情况,从土地利用角度为重庆市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了参考建议。
融合创新立潮头,奋楫争先建新功。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全面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遥感信息中心将立足“两支撑、两服务”工作定位,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擎,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劳动和技能竞赛为平台,继续发挥担当作为、接续奋斗、善作善成的精神,为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程瑾 孙利云/文)
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